免费注册 | 用户登录
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古典文库 >> 国学风
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
作者:xhy  来源:  发布时间:2014年10月10日 9:47:44  点击数:1402   转播到腾讯微博
  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
 
  ——习近平在俄罗斯“中国旅游年”开幕式上的致辞(2013年3月22日)
 
  典出: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 
  原文:往岁,郑伯请成于陈,陈侯不许。五父谏曰: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君其许郑!”
 
  释义:与邻者亲近,与邻邦友好,是我们的国宝(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)。
 
  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了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”的思想,自古以来友善的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,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。亲仁善邻,是春秋时代儒家处世原则在诸侯国关系方面的运用。当下,中国有很多好邻居。 如中俄两国山水相连,是好邻居、好伙伴、好朋友。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一致决定,把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点,为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重要推动力。
 
  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
 
  ——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谈话(2013年3月19日)
 
  典出:《邓析子·转辞》
 
  原文: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
 
  释义: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的快车也难追上。
 
  中国人历来讲究,以真诚之心,行信义之事,曾留下商鞅南门立木等很多有关诚信的故事。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,说到做到。现在,国际上有人担心,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、欺负别人,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。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,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,永远不称霸,永远不搞扩张。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”中国说话是算数的,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是说到做到的。习近平说,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,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。
 
 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 
  ——习近平在俄罗斯“中国旅游年”开幕式上的致辞(2013年3月22日)
 
  典出:《论语·学而》
 
  原文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 
  释义:有朋友从远方过来,怎么能不高兴呢。
 
  中国人热爱朋友,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流传千年而不衰背后,是中国人对这一观点的深刻认同。现在,每年从五大洲四大洋有大量朋友来中国出差旅游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,世界更见证了中国的热情友好。今年,在中国召开的亚信峰会和APEC会议,更是将有大量的国家元首和各界友人来华。在俄罗斯“中国旅游年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,习近平曾引用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,他说,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,我代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,盛情邀请俄罗斯朋友们来中国旅游,欢迎你们到中国做客,观赏自然风光,体验中华文明,增进人民友谊。
 
  国虽大,好战必亡
 
  ——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(2014年3月28日,柏林)
 
  典出:《司马法》
 
  原文:国虽大,好战必亡;天下虽平,忘战必危。
 
  释义:国家即便再强大,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。
 
  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;天下虽平,忘战必危”一句,辩证地分析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:好战的国家必然灭亡,而没有战备的国家就会处于危险之中。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,正如习近平所说: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……中国自古就提出了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的箴言。“以和为贵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“国泰民安”、“睦邻友邦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天下大同”等理念世代相传。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,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。
 
  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
 
  ——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《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》(2013年6月5日)
 
  典出:《论语·卫灵公》
 
  原文: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 
  释义: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,不要强加于别人。
 
 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是孔子的经典妙句,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,讲明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。尊重他人,平等待人,方才有真朋友。这8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恕道”,一个“恕”字,道出人与人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,就在于要将心比心。
 
  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中,习近平曾引用此句强调平等相待和加强战略协作。他说,贵国总统贝尼托·华雷斯曾说过:“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,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。”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中墨两国应该坚持互尊互信,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,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的努力中,继续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。
 
  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
 
  ——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(2014年3月27日)
 
  典出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 
  原文:夫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。或相倍蓰,或相什百,或相千万。子比而同之,是乱天下也。巨屦小屦同贾,人岂为之哉?从许子之道,相率而为伪者也,恶能治国家?
 
  释义:物品千差万别,这是客观情形,自然规律。
 
  一棵树上,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;一片沙漠中,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。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,千差万别,这是客观情形,也是历史必然。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。习近平参观过法国卢浮宫,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,他说,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,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。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“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”的道理。推动文明交流互鉴,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,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、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。
 
  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
 
  ——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《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》(2013年4月7日)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(2014年3月27日,巴黎)
 
  典出:《古今贤文》